發布時間:2019.12.04查看次數:5942
來源: 華夏時報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之下,老齡化趨勢加劇,康養產業、老齡產業站上風口,這也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空間。
“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產業,也叫老齡經濟,真的會改變目前整個中國的經濟形態。”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在11月30日召開的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以及“水皮雜談”主辦的“中國經濟增長新空間——第十二屆(2019)中國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上說。
在黨俊武看來,老齡社會的到來不是挑戰,而是重大的機遇。
?
老齡產業的三層次
黨俊武表示,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帶來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就涉及到老齡產業。“我們講的老齡產業不是康養產業在現有的經濟產業板塊里面的一小塊兒,老齡產業有三個層次。”他說。
第一個層次,中國現在的產業結構基本上是年輕型社會的,到2050年中國的產業結構將會從目前的年輕型轉變成為老齡社會的形態,這個轉變意義非常大。從歐美國家來看,100年前的產業結構現在基本上看不到當年的樣子了,中國40年前的樣子,現在也看不到了。所以2050年,老齡經濟、老齡產業將是一場革命。
第二個層次,指的是全生命周期。現在進入老齡化,也進入了長壽時代,全生命的新的結構會對現有的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帶來一場革命。中國經濟增長空間將來有多大?不光是中國,也是人類經濟增長的空間,我們要跳出現有的經濟產業的思維來看未來經濟產業的空間。
第三個層次,銀發經濟,也就是老年人經濟。現在老年人有2.5億人,未來老年人的流量大概是10個億,這個量非常大。
?
老齡社會是中國的重大機遇
同時,黨俊武也就老齡產業的重要性留下了三句話,他認為老齡社會的到來不是挑戰而是機遇,是中國的機遇,更是全世界的機遇。
第一句話——老齡產業將來會成為中國的戰略性的產業。“我個人認為,經濟產業研究要考慮四個因素,考慮國際政治,考慮經濟本身,還要考慮科技,而最重要的恐怕還是考慮人口。現在人口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最大的。人口結構的這一場革命,我們已經經歷了20年,再經歷兩個15年的演變,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產業、老齡經濟真的會改變目前整個中國的經濟形態。”黨俊武說。
第二句話——這個產業到底潛力有多大?黨俊武表示,我們做了一個保守的預計,目前占GDP的8%,2030年大體上占五分之一,到2050年,大體上要占到GDP的三分之一。不是康養產業,是老齡產業、老齡經濟,這是真正的新經濟。科技帶來的經濟只是短時間的,人口帶來的新經濟變化才是持久的。
第三句話,“我覺得未來中國經濟能不能繼續保持可持續的國際競爭力,保持綜合國力,奠定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很多最基本的因素要強調。但是我今天要強調,一定要適應老齡社會到來,把老齡經濟發展好,發展好這個才是未來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關鍵。”黨俊武說。
同時,在黨俊武看來,我們現在的人,大家都要活得很長,但是壽命長度的變化不是說我們從300公里走到500公里,再增加200公里的油就行了,長壽的變化是一場革命,對每個人全生命周期的安排,對國家的預算、對家庭的預算都是一個最大的機遇。老齡社會的到來不是挑戰,是重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