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13查看次數:4101
來源: 中國網
8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休閑綠皮書:2018~2019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綠皮書指出,健康行業成為熱點,老年休閑面臨難題。
伴隨經濟發展、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的迅速擴大,個人和家庭對于單一經濟回報的追求正在逐漸讓位于工作、生活、健康等其他因素的平衡考慮。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提出與落實,人們越來越充分地意識到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狹義的健康產業僅包括經濟體系中向患者提供預防、治療、康復等服務部門的總和,大體相當于產業分類意義上的醫療衛生服務業;而廣義的健康產業既包括狹義的健康產業內容,也包括對非患者人群提供保健產品和服務活動的經濟領域。因此,健康產業在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事業屬性和公益屬性。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健康療養旅游的經濟規模已突破550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達到峰值并轉而下降,我國也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的窗口期。達到退休年齡的老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繁重的工作任務被充裕的自由支配時間所替代,滿足休閑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更加成熟,因此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上升,將有助于提振養老休閑消費。
2016年,老年人非醫療保健消費的經濟規模達到了22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接近3%。以異地度假或長期生活為主要體驗的旅居休閑、以“康復+療養”為主要內容的醫養休閑、以田園采摘和耕種為主要形式的農業休閑構成了養老休閑的產業主體。
從老年休閑的角度來看,目前還面臨不少問題。首先,老年群體普遍具有較高的消費潛力,但信息甄別能力處于相對劣勢,現實中有不少以養老休閑為噱頭的消費陷阱。其次,部分養老休閑項目的開發和營運有泛房地產化傾向。最后,受限于不同群體利用公共資源的時間和空間差異,公共養老休閑活動與其他使用需求客觀上存在一定矛盾。